系统业务满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镇村配合”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打造美丽农村路:
1. “实”:坚持因地制宜;
2. “安”:提升安全水平;
3. “绿”:保护生态环境;
4. “美”:引领人居环境改善;
5.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做到公路与沿线周边乡村风貌、田园风光、农业园区充分融合,把农村道路建成旅游路、生态路、致富路、幸福路。
1、农村公路管护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公路基础数据共享性差。
2、缺乏专业的养护团队,现有人员也很难及时学习到专业的养护知识,很难达到养护专业化、机械化水平。
3、各级组织架构上的人员工作职责落实不明确,不能有效展开对农村公路各方面的管理。
4、参与巡查人员单一,病害上报方式单一、不及时,农村公路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之更为严重,导致养护资金不必要的浪费。
5、资金监管不到位,所使用的养护资金、建设所用资金及来源监管难度大。
6、缺乏全面、有效的评价、考核管理机制。
7、决策缺乏数据支撑,很难做到根据统筹的数据,有效结合当下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情况建设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实行一体化开发,实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建立健全数据库
路长制管理
领导驾驶舱、GIS一张图统筹管理
把路长制区域划分、基础数据、养护管理、路面评定、人员监管、 路况信息、资金使用、工程建设、评价考核等都统一到一张地图上。
把汇总数据分析呈现到领导驾驶舱,实现部门协同、领导部署、决策有力,打造农村公路“智慧养护”一张图。
“路长制”的建立与推行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党政领导、部门联动、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为原则,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力量,因地制宜建设路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完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路长制手机APP,实现路长制道路信息公开、投诉建议、路长巡查日志、督查督办、数据采集、隐患排查、违法劝导、事故上报、交通宣传、便民服务等功能,强化道路监控、动态管理、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全面提高“路长制”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路长制APP
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2年,农村公路列养率(指有工人养护的道路占地方所有公路的比率)达到100%,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
县(市、区)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以县为主、省市支持”的筹资模式。2021年起,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其中,省、市、县按照1:1:8比例承担,省直管县(市)的市级日常养护资金由省级公共财政统一安排;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本级标准,已高于上述标准的不得再降低。
《方案》要求,全面推行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模式,省政府进行统筹领导,设区市政府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县级政府全面推进“路长制”的施行,将单一的部门管理转变为“路长”负责的综合管理,加强“路长制”常态化运行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